| 
        
        全国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89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份是(   ) A.磷壁酸        B.核心多糖 C.肽聚糖        D.脂质A 2.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 A.侵袭力和毒素       B.侵入机体的部位 C.分解代谢产物       D.细菌的基本结构 3.具有显著的厚荚膜的真菌是(      ) A.白色念珠菌       B.表皮癣菌 C.毛癣菌        D.新型隐球菌 4.肉毒梭菌致食物中毒的机制是(   ) A.内毒素的毒性作用      B.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C.菌毛粘附作用       D.荚膜抗吞噬作用 5.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鞭毛,丰富的尿素酶    B.需厌氧培养 C.呈弧形,S型或海鸥状     D.与消化性溃疡有关 6.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经破损皮肤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粪—口途径传播      D.性接触传播 7.关于革兰阳性菌,错误的叙述是(   ) A.有外膜        B.细胞壁中有大量磷壁酸 C.细胞壁的基本成份是肽聚糖    D.对青霉素敏感 8.关于细菌荚膜,错误的叙述是(   ) A.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分型   B.有抗吞噬作用 C.所有细菌荚膜成份都是多糖    D.与细菌致病力有关 9.可在食品中繁殖并产生耐热肠毒素的细菌是(   ) A.肉毒梭菌        B.手足口病 C.绿脓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10.麻疹病毒所致的慢发病毒感染是(   ) A.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B.破伤风梭菌 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急性口炎 11.不能用丙种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的病毒病是(   ) A.麻疹       B.脊髓灰质炎 C.乙型肝炎      D.甲型肝炎 12.单纯疱疹病毒(HSV)1型主要潜伏部位是(   )  A.鼻唇处皮肤粘膜     B.咽部淋巴结 C.脊髓后根神经节     D.三叉神经节 13.可产生菌血症的细菌是(   ) A.志贺菌       B.白喉棒状杆菌 C.肉毒梭菌      D.伤寒沙门菌 14.内基小体可用于辅助诊断的疾病是(   ) A.腺病毒感染      B.鹦鹉热 C.麻疹       D.狂犬病 15.甲胎蛋白是(   ) A.一种自身抗原     B.一种移植抗原 C.胎儿血清正常成分    D.一种肿瘤特异性抗原 16.半衰期最长的Ig是(   ) A.IgG        B.IgD C.IgA        D.IgM 17.IgG的补体结合位点位于(   ) A.CH1     B.CH2  C. CH 3   D. CH4 18.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的可与抗原结合的片段是(   ) A.F(ab′)2   B.Fc   C.Fab   D.pFc′ 19.可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的补体成份是(   ) A.C2a     B.C2b  C.C5a   D.C5b 20.人类白细胞抗原存在于人体(   ) A.白细胞表面      B.所有血细胞表面 C.所有细胞表面     D.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21.构成TCR的成分主要是(   ) A.α链与β2微球蛋白    B.α链与β链 C.mIg        D.IgM或IgD 22.主要与血细胞发育、分化有关的细胞因子是(   ) A.集落刺激因子     B.白细胞介素 C.干扰素       D.肿瘤坏死因子 23.用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免疫出生后即切除胸腺的小鼠(   ) A.只产生IgG      B.可产生IgM C.先产生IgM后产生IgG   D.无免疫应答 24.与新生儿溶血症发生有关的抗Rh抗体属于(   ) A. IgA   B. IgE   C. IgG  D. IgM 25.不属于I型超敏反应的是(   ) A.药物过敏性休克     B.肾小球肾炎 C.过敏性鼻炎      D.荨麻疹 26.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 A.白喉抗毒素      B.干扰素 C.小儿麻痹糖丸     D.破伤风类毒素 27.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阶段是(   ) A.一核包囊      B.两核包囊 C.四核包囊      D.八核包囊 28.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   ) A.水生植物      B.淡水鱼、虾 C.淡水螺类      D.哺乳动物 29.华支睾吸虫病的病原体诊断方法是(   ) A.皮内试验      B.虫卵孵化法 C.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虫卵   D.肝组织活检 30.生物性传播是指病原体(   ) A.由某种昆虫携带而传播 B.进入某种昆虫体内,立即有感染力 C.在某种昆虫体内产生毒素而传播 D.在某种昆虫体内发育和/或增殖后而传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细菌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是形成___________。 32.革兰阴性菌热原质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 33.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 34.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感染脓汁稀薄是因为它产生的___________可分解脓汁中的DNA。 35.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要分类,结核分枝杆菌属于___________。 36.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称为___________。 37.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经___________传播。 38.支原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典型菌落为___________。 39.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 40.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化学基团称___________。 41.非胸腺依赖性抗原表面抗原决定簇的种类___________。 42.个体发生中最早出现的免疫球蛋白是___________。 43.具有激肽样作用的补体成分是___________。 44.补体激活调节因子中,G1抑制因子缺陷可导致___________。 45.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是___________。 46.间接凝集抑制试验阳性结果表现是___________。 47.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___________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及其经历的环境称寄生虫的生活史。 48.先天性弓形虫病是母体在___________期间虫体经胎盘传染给胎儿所致。 49.疟原虫在人体经历肝细胞内和___________发育两个阶段。 50.由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的腹泻在粪便内查得___________即可确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51.简述流感病毒的结构。 52.何谓侵袭力?简述其构成因素。 53.简述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 54.简述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55.简述初次免疫应答的特点。 56.简述导致黑热病病人贫血的原因。 57.简述钩虫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58.如何确定患者感染了猪带绦虫?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59.试述乙型肝炎病人“两对半”检查的项目及意义。 60.什么是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两者有何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