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00题  | 
          
          
            | 
             | 
          
          
            | 
             www.nanhushi.com     佚名   不详   | 
          
          
            | 
 图书简介:   从历年命题特点来看,本章在过去属于历年考试命题中必有的章节。考题较多的是对一些名言实质的判断,如“画饼充饥”、“意念移物”、“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等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所形成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本章新增知识点权威解析
  一、本章新增知识点权威解析
      2007年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在本章没有新增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本章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二、本章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核心概念
  1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社会意识形态。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两者谁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两者有无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基本原理
  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要首先回答的问题,从而决定了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2)它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从而决定了人们认识和实践的根本出发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
  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所形成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性。全面论证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
  (2)阶级性。公开声明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革命性和斗争性的统一,成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有所发展,为中国人民所掌握。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依据: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③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大量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思想精华。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要求:①始终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②增强全党的总体理论素养,提高全党的总体水平;③始终站在时代高度,树立全球意识;④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⑤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⑥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
  (4)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本章常考知识点
  从历年命题特点来看,本章在过去属于历年考试命题中必有的章节。考题较多的是对一些名言实质的判断,如“画饼充饥”、“意念移物”、“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等等。
  前几年命题较多的是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名言的认定,对机械唯物主义名言的认
  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认定,以及对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特点的认定,对唯物主义
  与唯心主义对立点的认定等等,如“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对“世界统一于存在”、“世界是观念的集合”、“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世界是
  上帝意志的创造物”、“世界是感觉的复合”、“我思故我在”、“存在就是被感知”、“
  万物皆备于我”、“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名言实质的认定。
  总之,本章历年命题的常考点是:(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点的认定;(2)主观唯心主义
  与客观唯心主义不同的特点的认定;(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不同观点的认定;(4)唯物主义
  不同形态的认定;(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理论特征、基本特征的认定。
  本章很少出大题,仅在1998年出过一道辨析题,“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一
  朵不结果实的花”。
  二、本章2006年试题标准答案解析
  2006年试题中没有涉及到本章的内容。
  三、本章2007年重点预测
  要能够辨别分析哲理名言中,尤其是东西方古代哲学名言中或者目前流行的哲学观点中所表现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产生根源,复习重点放在选择题上。
  考生应该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与本章内容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我们在复习时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联系起来。2006年6月,中宣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指出:“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科学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 
          
          
            | 
                | 
            
 
 
   | 
          
          
            | 文章录入:杜斌    责任编辑:杜斌   | 
          
          
             | 
            上一篇文章: 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00题——选择题1 下一篇文章: 全国著名考研政治辅导专家任汝芬教授答考研学生10问-政治-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