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 | 图片 | 求职 | 招聘 | 搜索 | 论坛 | 会员 | 博客 | 电影 | 专题
男护人才 | 检索 | 医院 | 考试 | 下载 | 邮箱 | 视频 | 商城 | 许愿 | 导航

返回首页 | 关注男护 | 就业频道 | 护理频道 | 医学频道 | 健康频道 | 考试频道 | 文学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男护士网 >> 医学频道 >> 中医专区 >> 中西医结合 >> 正文    
  中医对癌症发生的认识 【注册男护士专用博客】          

中医对癌症发生的认识

www.nanhushi.com     佚名   不详 

中医对癌症发生的认识―阴阳失调

在中医的世界里,阴阳失调是发生大病及导致死亡的根本原因,属于人体自稳系统的崩溃状态。而癌症的发生正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属于严重的阴阳失调。

 

癌症的早期信息-经络测定中的阴阳失衡现象

《素问?阴阳离合论》谓:“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如此笼统的概念如何指导临床,然“故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提示我们从上下、左右的经络测定数据入手,如此分析后,阴阳失衡状态不言自现。

病之“象”一定有其痕迹、轨迹,癌症可反映在脉、在症状、在眼神,甚至在手诊、耳穴上,经络测定也只是一种探知手段而已。通过大量病历,我们证实了这一点。其中经络测定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癌症的早期气息。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术数”的学问太深,一言难尽。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生       老      病      

             10       6

                阳阴

数字学也提示我们“病”为阴阳相争的结果。“老”和“死”皆为6划,暗示阴盛至极时,或生机渐灭或归于沉寂。

正    

     6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变化出焉”意味着什么,这与西医的大肠癌遗传基因携带者理论不谋而合。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癌症的发生与便秘或长期胃肠功能紊乱有关。

基因的问题,我们称之为内毒,来自胚胎,是“精”层面的问题。如小儿常见的癌症有白血病、骨Ca、脑Ca,都是“根”上的问题。

也有受环境、职业的影响,根植于生命中,在较弱时爆发出来。如果很好地转化或掩埋的话,可相安无事。请有癌症家族史的各位,务必警惕。

 

调整阴阳失调,预防癌症-针灸的神奇作用

针灸可调气,调平衡,最重要的是可以调神。癌症的发生一定与“神乱”有关。在癌症的治疗中,针灸是必不可缺的。

有学者认为,针灸可改变基因。

“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
    内服中药多针对治六腑。治疗癌症我们必须采用多种方法,使恶气恶血等邪气散出。

 

防止癌症复发-中医中的免疫力-胆、三焦的巨大作用

三焦主司上半身的免疫功能。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胆为枢纽。癌症患者的经络中三焦、胆经的数值降低明显。

体液免疫:与卫气有关

淋巴免疫:与脾有关。(淋巴Ca,腺癌)

细胞免疫:与精,与肾有关。(小细胞Ca)

疫苗伤淋巴免疫,伤胃气,造成正虚,邪气会乘虚而入,需警戒。

免疫亢进,可见经络值升高,尤以脾经明显。

 

中医对癌症的分类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化疗等抗癌药物对毒热性癌症有效,可归于“以毒攻毒”。但应注意过用伤及胃气,压在肾上,伤及根,适得其反。

放疗,属火,对寒毒性癌症有效。对炎症性较强的癌症慎用。

  

中药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及用药选择

“有胃气则生”,时刻注意护护顾胃气,以不变防万变。

推荐食疗方

黑木耳 冬虫夏草 肉汤 山楂

 

文章录入:杜斌    责任编辑:杜斌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热 门 信 息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中医针灸正式申遗  中医…
    同病中西医治疗价格悬殊…
    肌肉萎缩的病因病理
    睡眠4疾患 中医来调治
    3剂中医的高血压食疗方
    肌肉萎缩的疗效评价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
    中医告诉您如何快速解酒…
    肌肉萎缩的诊断
    通过掌纹判断健康状况
    专 题 栏 目

    Copyright©2006-2017 中国男护士网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古槐路89号
    QQ留言 QQ群 电话:15069789263 邮箱:malenurse@163.com
    鲁ICP备17052714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99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