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扛得了仪器,抬得了担架,拿得稳针头,这几句话可以说是急诊科护士的真实写照,对男护士吕桦桦来说,这些也是他日常工作中的必备技能。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护理团队中,像他这样的男性护士总共有三名。
“如果说男护士和女护士有什么不同,我觉得,心理承受能力可能是一方面吧。”吕桦桦说,急诊科会遇到很多危急场面,在遇到刀伤、车祸之类的患者时,相对来说,男护士在处理这类场面时,心理承受能力更强一点。
2014年11月份的一个深夜,吕桦桦值夜班,急诊科来了个患者,大腿内侧中刀。由于失血过多,患者的静脉已经摸不到了。时间就是生命,要快!吕桦桦来不及多想,迅速对患者进行静脉盲穿,建立静脉通道,随后补液、输血、心肺复苏……抢救流程有条不紊,一气呵成。随后,患者被推进了手术室,经手术缝合破裂的股静脉后,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没过几天,患者恢复良好,自己从重症监护室走到了一楼的急诊科,来看看当初救了他的医生和护士们。“看到自己参与抢救的病人恢复得挺好,心里的成就感是难以描述的。”吕桦桦说。
如果说医院是一个生与死较量的战场,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就是这个战场上的“先头部队”。急诊科收治的病人大多病情危急,作为急诊科的一员,吕桦桦和同事们每天都要竭尽所能为病人争取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得以转入其他科室进行下一步治疗,抓住生的机会。五年来,他已经习惯了急诊科工作节奏快、抢救压力大的情况,在一次次与死神的“拉锯战”中,他也变得越来越镇定。
虽然在日常的工作中见过各种各样的场面,但是吕桦桦说,自己也有“弱点”,那就是晕车。2017年9月份起,吕桦桦开始参与120急救车工作,与搭班医生一同负责急救病人的院前抢救和转运。第一次出车,是去巧英乡接一位病人。山路蜿蜒盘旋,救护车速又快,一路上,吕桦桦吐了两次。简单收拾一下,他就忍着头疼,立刻投入对病人的抢救工作中。“因为救护车速度太快,病人和家属都可能会呕吐,作为护士,我们都会负责清理干净。”
拨打120的患者往往情况特别危急,在狭小的救护车车厢内,熟练地为患者开通静脉通道,测量生命体征、进行心肺复苏……吕桦桦早已数不清自己完成了多少次这样的抢救,只记得自己单日最高出车记录达14次。除了院前抢救,抬担架也是一大难题。有一次,他跟车前往桂花新村,病人家住6楼,体重又比较重,他和医生、驾驶员三个人把病人抬下楼,感觉“累得快要虚脱了”,但是,他和搭班的医生还是打起十二分精神,迅速开始院前抢救。“当时我想,还好我是一名男护士,要是女护士,抬担架不是更费力吗?”吕桦桦说,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独居老人或空巢老人拨打120,没有家属帮忙,全靠他和医生、驾驶员一次次用担架把病人抬到救护车上,在这种情况下,男护士的体力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护士的工作除了需要高强度体力,细致和耐心也很重要。一开始,吕桦桦当班时,总有病人质疑:怎么是个男护士在给我们输液?这么细致的活儿,他能做得来吗?“说实话,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我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吕桦桦说,为了无愧于身上的白衣,他在日常工作中勤学苦练,对于拿不准的情况,总是虚心请教高年资的同事、老师。2014年正式入职至今,急诊科所有护理岗位的工作他都已经得心应手。在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内,每两小时给病人翻身、拍背,观察监测仪器,负责病人的生活护理和治疗护理;在急诊输液室内,一晚上为百余名病患进行静脉输液;在闲暇时,还会随同事一起下乡义诊、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培训……
在人民医院,为数不多的男护士分布在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多个科室,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大众对男护士有了越来越高的认同度。吕桦桦回忆,自己刚入职时,不少病人会说:这个护士怎么是男的?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他,会说:新昌也有男护士呀,真好。不过,吕桦桦还是觉得,护士这个职业没有男女之分:“无论男女,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都像是医生的手、医生的眼睛,都需要细致、耐心。”
|